《青年說》第三十七期
她的“航空夢想”讓戰機擁有更多可能性
航空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飛”)有著“中國殲擊機搖籃”之稱。
2012年,李曉丹博士畢業后加入沈飛。2013年,她把科研攻關的目標瞄準國內航空制造領域的前沿——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勇挑重擔開啟研發。
“增材制造技術,就是人們熟知的3D打印。”李曉丹說,這項技術對當時國內航空領域而言還是一項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缺乏全面的材料性能數據以及完整的工藝流程研究,也缺乏相關的標準和規范。
李曉丹和隊員不分晝夜地在現場反復驗證試驗參數,優化工藝流程,僅用了28天就研制出了沈飛第一個3D打印的航空零件——三通管路件,創造了行業內以最短時間實現高端裝備使用并具備零件生產能力的先例。
首戰告捷,但從“產得出”到“用得上”,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隨后的8個月里,李曉丹帶領團隊埋頭攻關,對其應用展開了全方位的工藝研究和產品性能測試,僅試驗數據及分析報告就完成了800多頁。
“我的航空夢想,就是推進新技術在航空領域的應用,提高效率,提升性能,解放設計,讓未來的戰機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李曉丹說。
2016年10月,我國中型四代機搭載著數十項由李曉丹團隊研制的增材制造零件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增材制造技術已經步入工程化應用階段。
2021年,李曉丹又面臨了一項新的考驗。沈飛首次承接某驗證機研制任務,而當時公司在設計與建立快速試制流程體系方面的經驗還是一片空白。公司領導鼓勵能者“揭榜掛帥”,李曉丹主動請纓,組建團隊,全力開展技術攻關。經過100多個日夜,比計劃提前近一周完成新機交付。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羅陽精神在新時代里生動實踐的結果,羅陽同志矢志不渝、航空報國的愛國情懷已融入我們的血脈。”李曉丹說。
時間回到2012年11月25日,羅陽在隨“遼寧號”航母成功完成殲-15艦載機首次起降試驗任務返港靠岸后,因過度勞累不幸辭世,年僅51歲。“每當看著飛機飛上藍天,我都會想到他,他的精神和事跡感染著很多人。”李曉丹說。
在李曉丹的工作筆記本扉頁上寫著這么一句話,“信仰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它只有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11年來,她的工作筆記本換了一本又一本,但這句話從未改變。
如今,李曉丹已成長為航空工業集團一級技術專家,她主導的增材制造技術已在航空領域實現多型號、多材料、多領域的設計和應用,還先后參與了30多項行業標準、集團標準和企業標準的編制。
“航空報國、航空強國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為了祖國領空的安全,為了早日實現航空強國的目標,我將繼續沖鋒,把科技創新書寫在祖國的藍天上。”李曉丹說。
《青年說》第一期:世界滑雪冠軍郭丹丹:“我仿佛找到了第二個使命”
《青年說》第五期:“虎年吉祥物”來了!三星堆發掘現場負責人拆“盲盒”
《青年說》第七期:從高亭宇到閆文港 歷史性突破背后有“風”相助
《青年說》第八期:走過22個省市區,她看到了中國青年的模樣……
《青年說》第十六期:這位80后研發的中國“芯”,被稱為“開創性進展”
《青年說》第十八期:“沒有什么比盡我所能去挽救生命更有價值”
《青年說》第二十一期: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青年說》第二十三期:科技強農|“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青年說》第二十六期:搞攝影做文創 90后鄉村教師把“城市教育”帶進大山
《青年說》第二十七期:13年,他一直在為做強“中國芯”尋找“好”種子
《青年說》第二十八期:黨的二十大代表丁寧:做更多的事,凝聚更大力量
《青年說》第三十期:愛找問題想辦法,“最帥交警”用雙腳丈量街道
《青年說》第三十二期:“勤能補拙”有沒有科學依據?她的團隊證實了
《青年說》第三十五期:致敬人民警察丨23厘米!這道疤痕是一枚特殊勛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